《青春啦啦隊》是今年以來讓我看得最歡喜也最讓我憂慮的電影,歡喜的是楊力州導演將台灣紀錄片從偏重情境捕捉的被動角色,轉而主動去設計、企劃有如劇情片的情境,讓整部片有不輸商業電影的笑果﹔憂慮的是憑此能否扭轉一般觀眾對紀錄片的刻板印象,仍未明朗。

176818_196675200356800_166527186704935_620299_2999534_o

我個人以為《青春啦啦隊》有幾個突破性的賣點,首先,當然是老人逐夢這個主題,近幾年無論是音樂、廣告、電視節目、電影,基本上涉及此類的影視文本都異常受歡迎,可能與其勵志本質有關吧。而一群年紀一大把的阿公阿嬤穿著清涼啦啦隊服的畫面,堪稱奇景,讓我感動的雞皮疙瘩,同時又不斷擔憂下一秒會不會有哪位老人家昏倒的慘狀。


175874_196675457023441_166527186704935_620303_6780474_o

第二賣點則是看楊導大玩老素人,這兩年素人風潮席捲台灣電影圈,其中小孩與老人更是表現搶眼,像是海角七號的茂伯、父後七日的花農,有人說這些「茂伯現象」反映著電影工業的窘迫,缺乏支撐票房的明星卡司,反讓素人演員有發展的空間,然而,這些電影裡的老人角色雖然固執、可愛、質樸,導演對老人形象缺乏創意的突破,使得他們乍紅卻難以成為真正經得起不同類型電影考驗的老派演員,但《青春啦啦隊》太有趣了!讓老先生們伴大隻佬秀肌肉、反串女性、玩餵蛋糕的聯誼遊戲,甚至姊妹淘之間的拌嘴與情誼,一再挑戰我們對老人既定的印象,在我看來,這部戲真正打造出一群極具明星相的老素人!
main.php
其次,導演楊力州將原先老人出遊的情境以卡啦OK伴唱帶風格包裝,假使純粹把老歌當背景配樂絕對效果沒這麼好,看完至今,我腦袋還一直縈繞著『青春嶺』這首動人的老歌。除此,片中也大玩每日一字的梗,在線性的敘事中,穿插丁爺爺的成語集中營,突兀的風格卻是你我熟悉的電視節目進程。甚至運用台語廣播的工商時間作為電影開場白也十足充滿南部特色,當下立即就能聯想起知名的黑手樂人 恆春嘻。

總歸來講,各種本土影視媒材的諧仿已逐漸脫離純粹為了搞笑、諷刺或懷舊,而開始成為一種如寶萊塢頗歌舞風的實用性在地風格,台灣電影人運用這些你我熟知的非電影劇種風格來與各年齡層的觀眾對話,如《不能沒有你》模仿SNG直播新聞畫面為作品帶來更強的紀實感、大玩早期閩南語戀愛電影喬段的《父後七日》等,當然,或許與台灣導演通常得在電影空窗期時,拍攝大量的電視影音有關,這兩種媒材的跨界融合勢必會成為台灣未來幾年電影的顯學。

 



《青春啦啦隊》值得與各位推薦之處實在不勝枚舉,除了好笑感人,還是有觸及到許多深刻的議題,楊導試著傳達對生命的積極不應隨著走向終點而削減,『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這是年輕人很難心領神會的道理,導演偷偷在片中安插幾個很小的喬段,企圖激起觀眾進一步反思,像是老人開心地拿著健康檢查報告作為加入啦啦隊的擔保,或是老人以簽署死後大體捐贈自豪,家屬卻不諒解也不捨,但這卻皆出於愛惜生命,其實不應因年齡而有所區別,能用歡樂的紀錄片來訴說這些事,《青春啦啦隊》是近年國片中的奇扒!Joyce非常推薦各位讀者放下對紀錄片的成見,在5月6號帶著父母一同進戲院觀賞《青春啦啦隊》。

歡迎加入粉絲專頁Google+上與我討論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紀錄片 勵志 青春啦啦隊
    全站熱搜

    Joyc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