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劇情透露程度約為5%,請放心閱讀!但文章酒精濃度高達90%,依法令Joyce要提醒讀者,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飲酒適量,黯淡無光。


淺嘗一口曼哈頓

tumblr_lp8dazWYCX1qaur7bo1_500

伍迪艾倫帶著新作《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回來了! 《午夜巴黎》以長達五分鐘的巴黎景點開場,時刻從黎明到午後、從午後到夜晚、天色由豔陽轉為陰霾又復而晴朗,將畫面作些許的vintage明信片風格,長時間的空鏡頭手法讓人聯想起他二十年前的作品《曼哈頓》,都說入境隨俗,伍迪艾倫既然將巴黎「入鏡」,那心態或多或少也會隨當地「風俗」牽動,《曼哈頓》呈現冷淡又急促的都會脈動,《午夜巴黎》則洋溢著熱情而慵懶的城市情調。

woody allen movie midnight in paris 黑色童話 午夜巴黎

伍迪艾倫利用五分鐘的空鏡頭引導觀眾進入空間氛圍,也由此為他對這座城市的感情定調,如果說「曼哈頓」浮華表象下的脆弱與苦澀讓伍迪艾倫既沮喪卻又依賴,只能像個醉漢不斷神經質地叨叨絮絮,只有一杯接一杯的痛飲才能克服寫作障礙,那麼「巴黎」華美的底蘊無疑是個能讓他時時刻刻都文思泉湧且迷戀的城市。

 
《曼哈頓》的開場,配樂是喬治蓋希文(George Gershwin)的藍色狂想曲


曼哈頓調法:1又1/2 oz的波本威士忌與3/4 oz 甜味苦艾酒,加上幾滴安格式苦酒後攪拌,放顆紅櫻桃裝飾。


 

暢飲魔鬼的酒「香檳 」

woody allen movie midnight in paris 黑色童話 午夜巴黎

紐約與巴黎,兩座城市的風貌差異當然不僅呈現在高樓對比矮房、新建築對立舊房舍(註:巴黎有著限制建築物高度的悠久歷史),配樂也頗有巧思,《曼哈頓》選擇的是蓋希文(George Gershwin)帶有百老匯風情的藍色狂想曲,《午夜巴黎》則巧妙地選用席尼 貝雪(Sidney Bechet)的新紐奧良爵士樂"Si Tu Vois Ma Mere"(你是否看到我的母親?,隱約在文化層面聯繫起法國與美國。


 
試聽 席尼 貝雪(Sidney Bechet)的Si Tu Vois Ma Mere

有趣的是新紐澳良曾為法屬地,後歸還於美國,故當地至今仍待有濃厚的法國文化影響;且席尼貝雪生長於新紐澳良,卻一生幾乎都居住在且熱愛巴黎,然而席尼貝雪晚年在自傳裡迷惑自己從何而來?歸屬於哪?法國、非洲或美國?答案只有他自己清楚,但他在這段時期寫出情感濃郁的作品"Si Tu Vois Ma Mere"(你是否看到我的母親?卻為他的原鄉迷惘留下見證,在我看來這迷惘反映出巴黎對藝術創作者有多麼包容與友善,以至於這些旅居巴黎的藝術家們竟然都紛紛產生找不到原鄉的鄉愁,伍迪艾倫取用這段作品,或許沒想到這麼複雜的典故,只是因為它動人且溫暖,又或許伍迪艾倫也如席尼貝雪一般,在巴黎的懷抱中難以自拔。

woody allen movie midnight in paris 黑色童話 午夜巴黎

我很喜歡劇中一段對話,主角吉爾(歐文威爾森飾演)問一名法國解說員(法國第一夫人卡拉布妮飾演):「一個人是否能同時愛著兩個女人?」,解說員毫不遲疑地回答:「當然可以,但要以不同的方式」,吉爾顯得有點吃驚的說:「在這點上,你們比我們美國進步」。從吉爾的身影,我看到老艾倫作為一個死硬的紐約老美如何被法式愛情與生活觀征服了,部份影迷會認為《午夜巴黎》少了過去老艾電影裡面對現實困境的機智與激辯,我並不認同,伍迪艾倫仍舊有著墨兩性感情、創作瓶頸、人生選擇…等他慣常討論的主題,只是過去以拖泥帶水的紐約才子姿態喝著《曼哈頓》,《午夜巴黎》則試圖跟上法國人即時行樂的舞步,若你是伍迪艾倫的鐵桿影迷,建議你先試著遺忘電影導演再去好好享用《午夜巴黎》吧。

能讓伍迪艾倫做出改變的理由只有一個:任何理由都無法阻止你愛上巴黎!至於能不能同時愛上《午夜巴黎》與《曼哈頓》呢?當然可以,但要以不同的方式。就像可以作為助興開胃的餐前酒、也可獨飲、又能隨性調著其他飲料喝的香檳,作為歡慶場合的香檳自然不必裝腔作勢地品嚐或細嚼慢嚥,先豪爽地喝下肚再享受它令你渾身酥軟的魅力


催情媚藥「紅酒」

在文化上,美法有親近性,但在當代政治上卻是虛情假意的應對,《午夜巴黎》用了好幾個水土不服的美國觀光客的喬段來隱喻美法間的衝突,我也是頭一遭看到伍迪艾倫在電影裡探討國際關係,劇初親法的男主角吉爾與仇法的岳父約翰間在餐桌上直揭美法矛盾的對話,岳父說:「要不是得來整併法國公司,我也不想來,畢竟我不戀法(Francophile),他們不是美國的朋友」,主角回:「你不能因為他們不跳入伊拉克這個兔子坑而責備他們」。

伍迪艾倫耍的把戲實在太高竿了!從對話的表面看來,參戰與否是兩國關係矛盾的理由,但「整併」二字才是伍迪艾倫的主旨,因為美國企業像是窺伺腐肉的貪婪禿鷹(岳父的禿頭形象與僱用私家偵探的行為都很符合),法國的保護主義則像個吝嗇的土財主,即便本土企業在怎麼不爭氣,也不願意輕易地被外資併購,經濟政策上的不對盤才是美法國際關係惡化的根源。

woody allen movie midnight in paris 黑色童話 午夜巴黎

吉爾的回答也暗藏玄機,跳入兔子坑(fall into the rabbit hole)的典故出自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隱喻一個人走得太遠而深陷泥沼的處境,表面是在諷刺勞民傷財的美伊戰爭,卻也可作為男主角吉爾總漫遊舊時光而逃避現實挫折的警示,當然,最重要是暗示接下來吉爾將如愛麗絲鑽進兔子洞,走上一趟穿梭在19世紀、20世紀與21世紀的巴黎的奇異時間旅行。

woody allen movie midnight in paris 黑色童話 午夜巴黎

緊接著一場品紅酒的饗宴裡,仇法的岳父約翰(Kurt Fuller 飾演)雖然身處巴黎,但在敬酒時,仍不忘宣示一番:「我永遠只喝加州紅酒,但納帕谷地(Napa Valley)在數千里之外」,言下之意,頗有幾分身陷曹營心繫漢的敵後作戰意味,美酒美食無國界嗎?其實不然,岳父約翰在劇末一段因法國大餐而消化不良的戲碼又再次呼應這點。

woody allen movie midnight in paris 黑色童話 午夜巴黎

如果說香檳開胃,那紅酒則能助「性」壯(色)膽,當然喝多了可是會敗「性」,劇中教授保羅(麥可辛 Michael Sheen 飾演)如此評論,諷刺的是劇裡多數時間,他皆是一假仙(pseudo intellectual)知識份子,誰能想到一個被邀請到知名法國演講的美國教授,卻是個裝模作樣的空架子呢?女主角回答:這麼知名的大學會隨便邀人演講嗎?,伍迪艾倫婉轉且公允地反思美法這種膽大變成自大盲目的民族性格,兩個都喝太多紅酒的民族當然難以水乳交融,法國紅酒好還是加州紅酒好有這麼重要嗎?


隨海明威喝到午後之死

主角吉爾放棄他所謂該死的好萊塢無聊編劇工作,企圖轉型為文學創作,明顯是年輕時曾有機會待在巴黎創作的伍迪艾倫的寫照,如果老艾倫能再次選擇?他會不會像海明威說的:「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流動的饗宴」,無論如何人近黃昏、走過許多城市的伍迪艾倫,最終還是為影迷端上《午夜巴黎》這部極道地的法式宴席,然而,從《午夜巴黎》給予海明威這個角色(Corey Stoll 飾演)極為重要的戲份,可看出艾倫仍是有些許惋惜的。

woody allen movie midnight in paris 黑色童話 午夜巴黎

飾演海明威的Corey Stoll徹底演活了這位名人,酗酒好鬥而又睿智,我無法想像這部電影若少了他會變多空洞,Joyce肯定他明年能獲得奧斯卡男配角提名!海明威在劇裡扮演著主角的精神導師,除了為他引介書評家斯泰因Gertrude Stein(凱西貝茲 Kathy Bates飾演),也看破主角未婚妻的謊言,事實上,主角吉爾可以說是一直沿著海明威的指引走,我想起海明威曾寫過的一段話:「死在雨中,一個人(to die in the rain, alone)」,主角吉爾在雨中的巴黎生活、漫步、創作的嚮往也何嘗沒受到海明威影響呢。

woody allen movie midnight in paris 黑色童話 午夜巴黎

巴黎作為藝術之都,其實是由一群漫遊的藝術家所建構的城市奇觀,從蒙馬特到左岸,從書攤到咖啡館與酒館,他們藉著漫遊巴黎作為一種藝術的行動實踐,由不熟悉到熟悉,從失去自我到找回自我,從獨自漫步到與同好相伴而行,從一無所有到名利雙收,多少年過去了,一個又一個年輕藝術家的臉孔仍穿梭在莎士比亞書店、花神咖啡館(Cafe de Flore)、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等地,漫遊者們儼然是場流動的饗宴。

woody allen movie midnight in paris 黑色童話 午夜巴黎

時光旅行雖稱不上多麼新的創意,伍迪艾倫將藝術家走遊間的創作歷程以奇幻的形式包裝,讓已逝去的偉大藝術家靈魂能重新與當代觀眾對話,伍迪艾倫為此甚至拋下以往吊書袋的敘事方式,而是將這些經典的文學以日常生活對話般的台詞訴說,過去的藝術傑作則僅在螢光幕上作為不起眼的擺設罷了,都顯示了他的自我突破。

woody allen movie midnight in paris 黑色童話 午夜巴黎

當然,這部電影裡出現的歷史名人不僅有海明威,還有柯爾波特(Cole Porter)、費茲傑羅夫婦、畢卡索、達利、約瑟芬貝克、斯泰因、布努埃爾(Luis Bunuel)…等人,當然,即使觀眾並不熟悉這些名人的著作與生平典故,伍迪艾倫依舊希望你能享受《午夜巴黎》,於是他第一次使用數位錄製、拍攝與複製的技術去製作數位電影,讓傳統底片拍攝所產生的輕微晃動感消失了,同樣也消去了這些名人形象與背後沉甸甸的歷史光暈(luminaries),《午夜巴黎》企圖不以一種古色古香的視覺感去重現歷史,而是以滿足當代觀眾視覺味蕾的再造歷史,也無怪乎尊崇傳統的法國坎城影展主席也不得不稱讚:「《午夜巴黎》是一封伍迪艾倫寫給巴黎的情書」。

woody allen movie midnight in paris 黑色童話 午夜巴黎

呼應海明威將巴黎視為一場流動的饗宴,對Joyce而言,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是杯觥交錯、美酒在喉間流動的酒宴,身為影評人在看電影時經常在理性分析與感性發酵間往返折磨,而《午夜巴黎》讓我在看電影時全身心都沈醉不已,踏出電影院後我竟然有種想立刻買票再看一次的衝動,當在寫著這篇影評時,我仍然感受到心底深處湧出的佳釀後勁,就如同我第一次喝到海明威(Hemingway)這款調酒的感受:「舌尖甜、入喉辣、身軀發燙、思緒卻清晰冷靜」,如果要我為讀者選一部今年一定要去看的電影,除了《午夜巴黎》,我別無選擇。

海明威的午後之死調法:1又1/2 oz艾碧思苦艾酒(absinthe)加上4 oz的不甜或低甜的香檳(Brut champagne)


最後,已經看過電影的朋友們,如果對於電影裡亂七八糟的典故有興趣,不妨看看延伸閱讀中我為大家羅列的網路高手們所找的資料。

延伸閱讀:

電影中所出現過的名人列表

http://vocaliseiam.blogspot.com/2011/07/midnight-in-paris.html

電影中出現的音樂攻略:

http://sunshinetoday168.pixnet.net/blog/post/34545673

電影中所出現過的名畫列表

http://lancemannion.typepad.com/lance_mannion/2011/07/the-rooftops-of-paris-at-midnight-in-paris.html


影評後記:

  1. 這篇寫的太嚴肅,容我惡意且惡搞的開玩笑,《午夜巴黎》讓我回想起星爺的《賭俠二之上海灘賭聖》。
  2. 評論中寫到一個年輕藝術家的臉孔,其實是Jame Joyce的書名,他也是在巴黎崛起的異國作家,我的英文名字就是源於喜愛他。
  3. 我不會像伍迪艾倫拍電影當情書,但以這篇影評作為情書吧。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Joyce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